南京文明网 > 志愿服务

一对农民夫妻的美丽乡村梦

发表时间:2024-02-28

来源:南京文明网

  江宁区谷里街道张溪社区有一户家庭,丈夫马吉康是一名普通农民,为了让家园成为美丽乡村,他利用业余时间跑遍全村,挨家挨户讲解政策、描述家园美景;他自发成为“环保大使”,向村民宣传环保理念。

  妻子夏友兰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自打接触垃圾分类,她不仅身体力行,还积极宣传,甚至拿出自家两间屋子作为环保基地,带着村里姐妹学着“变废为宝”。

  这是一个有爱的环保之家,也是一个为实现美丽乡村梦努力奋斗的普通农村家庭。不久前,马吉康家庭当选江苏省文明家庭。

  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他挨家挨户做工作

  2016年,江宁区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马吉康所在的徐家院村成为试点村落之一。

  当时的徐家院村因位置偏僻,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大多数年轻人进城打工,老年人耕种田地,全村近六成的土地长满杂草,村貌凋敝。打造特色田园乡村,改善现有环境,需重新统一规划设计美丽乡村新图景,需要村民配合。

  当年的马吉康年近六十,还在工厂上班。每天下班后,他匆匆扒几口饭,便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有村民年纪大了,不怎么出门也不了解政府政策,更不懂什么是特色田园乡村,我就一一讲给他们听。”

  马吉康的父亲是村里的老生产队队长,深受村民爱戴。父亲去世后,为人诚信、做事靠谱的马吉康就成了村里“最说得上话的人”。不少村民相信他,拿出土地租约递到马吉康手里,“你说怎么办,我们就跟着你办。”

  也有村民同意了,但其在城里生活的儿女却因不了解政策有顾虑。那段时间,马吉康一有空就往城里跑,找对方子女做工作,讲政策讲道理、讲徐家院的发展、讲美丽乡村的未来,直到对方点头。

  两个多月后,在马吉康的不懈努力下,全村每一户居民都表示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徐家院美丽乡村的蓝图终于从纸上落到现实中。

  做好垃圾分类,她伸手在泔水中掏垃圾

  丈夫为美丽乡村做贡献,妻子夏友兰也不甘落后。

  夏友兰是徐家院村的保洁员,2017年,徐家院率先试点垃圾分类,她是村里第一批学习垃圾分类的人。

  生活垃圾各种各样,为了锻炼自己的分类能力,夏友兰把家里垃圾全倒在地上,拿起培训时的笔记本,对照知识点仔细辨别;外出时,她盯着别人家的垃圾桶,心里默默做分类;有时碰到“难点”,她还会拉着丈夫一起讨论,遇到搞不清的地方,又让儿子帮忙上网查资料……

  夏友兰负责的保洁区域内有5家饭店,服务员收桌子时,常常把桌面上的食物残渣“一锅端”扔进“餐厨垃圾”桶里,而一次性筷子、包装餐具的塑料薄膜、餐巾纸等都不属于餐厨垃圾。夏友兰每天都会携带铁钳出门,将杂物一一夹出。后来她觉得这么做效率太低,干脆撸起袖子,将手伸进垃圾桶里掏。

  夫妻同心,帮助更多村民树立环保理念

  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虞美人、冬天的梅花,还有藤蔓爬墙的青砖老宅院、青石板的小径……如今的徐家院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全国文明村。

  马吉康深知,这一切成就都是环境保护的结果。他自发成为“环保大使”,利用自己在村民中的威信,现身说法宣传环保理念。

  “几年前,我们村民想在河里捞点鱼虾,那可不容易……”马吉康常以大家熟悉的场景作为切入点。确实,以前的徐家院村不注重环保,到处是乱扔的垃圾,池塘里、小河边经常漂着破旧的塑料拖鞋、废弃的蛇皮袋,水质发臭,鱼虾难以生存。

  “现在不同了吧?前几天我去捞虾,收获可不少。”马吉康笑呵呵地对大家说,“只要我们不乱扔垃圾,水质好了,环境好了,鱼虾自然都来了。”

  夏友兰也在丈夫支持下,拿出自家两间靠着路口的“门面房”,在妇联的指导下设立了“环保微家”。

  “环保微家”刚成立时,夏友兰以教大家垃圾分类为主。随着大家熟练掌握分类技巧后,“环保微家”也及时转换功能,每周邀请志愿者上门,带着村里的妇女儿童做手工,而手工材料多为一些不起眼的垃圾。如今,夏友兰更忙了,她加入了溪田巾帼环保志愿者团队,不仅要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节假日时还要向前来游玩的游客宣传。(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

责任编辑: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