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明网 > 志愿服务

江苏南京市:新街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 一场跑了12年的爱心“接力”

发表时间:2021-01-07

来源:南京文明网

 

  上午十点,老袁来到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在社区一楼大厅接待处,从社工手中接过了两只小药瓶。这是老袁来社区取药的第12个年头——每隔大半个月,志愿者会前往医院为老袁买药;每天,社工会按照计量为老袁配药。社区主任换了一届,志愿者换了一任,这场爱心“接力”一跑就是12年。

  老袁家住香铺营社区,今年68岁,曾是一名工人,后因机器操作不当,患上了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老袁没有子女,长期独居,唯一的亲人姐姐也不在身边。过去,老袁取药都是一个人。2008年,老袁在取药途中晕厥,所幸被社工发现及时送医治疗。后来,老袁又一次在取药途中迷路,社区将这事儿放在了心上。

  自2008年起,香铺营社区社工和志愿者就接过了为老袁买药、配药的工作。一开始,由社工轮流前往医院为老袁买药,把药配好后为老袁送上门。后来,社区忙不过来,志愿者也加入进来。 

  

  

  志愿者的“第一棒”,是香铺营社区居民许良黔。老袁取药的医院是位于鼓楼区的南京脑科医院,每次去医院取药的来回路费、挂号费,热心的许大姐都是自掏腰包。社区也曾提过申请经费为她报销,被她婉言谢绝。

  2011年,许良黔搬到江宁万达附近居住,取药的路程拉长至20公里,往返时间超5个小时。每逢取药的日子,许良黔早上6点多出门,坐701路公交到市第一医院,换乘43路到拉萨路站,再步行一段距离。如遇就诊高峰期,许良黔中午来不及回家,等到下午才能挂号取药。

  从65岁到73岁,许良黔这一“棒”坚持了8年。2016年,许良黔膝关节疼痛的老毛病犯了。在社区协调下,彼时已经搬至三山街附近的张淑霞接过了为老袁取药的“第二棒”,一直坚持至今。

  因精神类药物管控较严,提前太早无法取药,错过了日子,老袁又将面临断药的风险。为此,张淑霞将每个月拿药当成了“头等大事”,还曾为了拿药几次推掉了和同学的聚会。现在,每月15号左右拿药已成了她的习惯。

  药送至社区后,每日当值的社工一旦有空闲,就会按照计量为老袁配药。“绿色胶囊3枚,长药丸2枚,两种圆药丸各1枚,一共7枚。”香铺营社区社工毕田说,这一“口诀”在社区几乎人人知晓。配好的药放进小药瓶,老袁每天来社区取两瓶,回家直接服药。

  

  有时候老袁记性不好,上午取了药下午又来,社工就会提醒他。“老袁,今天周五,明天也记得来取药!”将药递给老袁时,毕田用右手比划了一个大大的“五”字。老袁笑着点点头,接过药转身回家了。

  这一场跑了12年的爱心“接力”,折射出社会治理中浓浓的“家温暖”。据香铺营社区主任许艾芳介绍,社区60岁以上老人超20%,老弱贫困现象普遍,为此,社区以“家”文化入手,探索建立“家立方”服务体系。

  2020年,随着新街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挂牌启用,志愿服务活动在教育服务、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促进与体育服务5大平台之下开展得多姿多彩:成贤街社区办起“微课堂”,请来大学生志愿者为青少年辅导功课;唱经楼社区的“夕阳天使”项目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让独居老人培养兴趣爱好走出精神孤独困境……

  

  

   香铺营社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搭起共建单位、社区与居民的桥梁。下一步,街道与社区将试点更加精准性的志愿服务模式,共建单位捧出服务,居民“按需点单”,让服务“点对点”、温暖“心连心”,让更多的爱心“接力”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倪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