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明网 > 原创评论

治理欠薪要用法治“利刃”

发表时间:2021-01-28

来源:南京文明网

  又到年关,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我市去年治理欠薪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欠薪维权涉及金额比上一年下降3.1%。农民工是城市的一分子,同为新时代的追梦人,让他们分文不差地拿到工资,是城市治理应有的善意与温度。

  实现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是每一位劳动者的光荣与梦想。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出力流汗,对这一群体的尊重,首先体现在保障他们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就业、收入、休假、培训等权利。近年来,各地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尤其是在农民工工资的清欠治理工作中不断“加码”,用城市的善治温暖着农民工兄弟的心。但出于种种原因,欠薪“顽疾”并未得到根治。新华社记者近日就调查发现,在拖欠工资案件多发的建筑行业,还出现了“尾款欠薪”怪象。其背后的原因,一来由于项目层层转包、垫资施工,处于链条末端的农民工往往成了“牺牲品”;二是农民工进城务工,大多为“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即使被欠薪也“不敢告老乡,两眼泪汪汪”。

  农民工被欠薪成为一种“顽疾”,与行业内的“潜规则”盛行、“关系网”交织密切关联。它们伤害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侵蚀着清朗的社会环境。法治是公序良俗的坚强后盾,治理欠薪“顽疾”,必须快刀斩乱麻,用法治的力量打破“潜规则”、铲除“关系网”。法治要更为刚性有力,维权要来得更为及时,正义才不会迟到,权益才终有保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必须强化法治的刚性作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去年5月1日,我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施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提供了“护身符”和“保护伞”。只有严格执法,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让“护薪”举措更有力、清欠治理更有效,才能用“薪”添暖、以“薪”换心。另一方面,公平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对于恶意欠薪者,应及时绳之以法,以儆效尤。比如,人社部近期公布了一批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多个企业及其负责人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查处。针对“尾款欠薪”等违法怪象,还有必要依法加强源头治理,防止越线逾矩的“破窗效应”发生。

  法律不是“稻草人”,而是“高压线”。对农民工兄弟的尊重爱护,是与之共情、施以援手,通过法律、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这一群体的延伸,开展贴心帮扶;同时,要更好发挥法治的刚性作用,加大惩处恶意欠薪行为的力度,形成对法律“高压线”不敢碰的“条件反射”。唯其如此,欠薪“顽疾”当会根治,体面与尊严不再是梦想。(南报网新闻评论员:薛巍)

责任编辑:倪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