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明网 > 先进典型

全国劳动模范和同事们紧急生产防护服送往抗疫一线:岂曰无衣 为子制袍

发表时间:2021-01-27

来源:南京文明网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随时都能转产防护服!”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江苏南京际华五三零二服饰装具有限责任公司服装缝制车间主任谢秀荣表示。 

  入冬以来,我国疫情呈现多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状,谢秀荣也在跟着揪心。去年年初,她和同事们每天工作12小时,赶制50万件防护服送到一线,为白衣战士打造最强“铠甲”。今年她也做好了准备。

  走进南京际华五三零二服饰装具公司展厅,万绿丛中一件“白衣”格外醒目。

  “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好礼物。”谢秀荣谈起这件衣服,眼神里充满自豪,这是一件特殊的防护服,上面写满了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名字。“看着这一个个名字,我能想到他们的一张张笑脸。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谢秀荣说。

  这件防护服,记录着谢秀荣和她的工友们一段不寻常的抗疫时光。

谢秀容在独自赶工

  时间回到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公司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要在最短时间内转产医用防护服。身为车间主任的谢秀荣立刻发动工友回来投入战斗,她带头写下了一份请战书:“国家需要必须上!党员干部带头上,全员一起上!”

  第二天起,工友们从四面八方陆续“归队”,但难题接踵而来。

  很多人无法想象,一件一次性防护服,事实上有50多道工序,上面有5000多个针眼。虽然这些针眼都经过热风胶条的密封处理,但还是针眼越少,防护效果越好。

  怎么让针眼减少呢?谢秀荣花了不少心思。没有样品,就在网上查图片、看资料,经过对防护服款式的研究,谢秀荣发现连体式、整片袖的防护服,拼接片数更少,针眼也就更少;经过反复试验,他们采用双面胶方式,确保双面胶的黏合度和衣服达到密封标准。3天时间,数十次修改、完善,最终的样品设计完成。虽然用料成本增加了,但减少了近600个针眼。

  2月3日凌晨,第一批封样报检的50套防护服成功下线。防护服通过检查后,谢秀荣带领车间160多人日夜奋战,快马加鞭生产。

  “这次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班组工人。”谢秀荣说,200件、1000件、2500件,随着班组技能竞赛的开展,大家都使足了劲儿,防护服的日产量迅速增加。

  40天时间,50万件防护服制作出来送到武汉,成为医护人员的战袍。

谢秀容和同事在赶工制作防护服的

  去年3月,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首批700余人安全撤回。3月底,谢秀荣和同事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中来自54家医院的116名医生在防护服上集体签名,这件防护服正是出自谢秀荣和同事们之手。

  “多赶制一件防护服,医护人员就能少一分危险。”从未奋战在“红区”,谢秀荣却和同事们一起,在后方的防护服生产线上,共同参与了这一场疫情防控战。谢秀荣19岁入行,一直刻苦钻研、踏实工作,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文明职工”等荣誉,去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南报网张源源供稿)

责任编辑:倪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