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明网 > 文明播报

甘坐“冷板凳”背后的家国情怀

发表时间:2021-01-28

来源:南京文明网

  “做古生物研究,特别要坐得住冷板凳。”这句话出自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宗军之口。据《人民日报》报道,十多年来,殷宗军专注于瓮安旋孔虫化石研究,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回答了“达尔文之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坐得住冷板凳,正是付出艰辛努力的特征之一。

  甘坐“冷板凳”无疑是一种科学家精神,体现为求真务实、淡泊名利。历史学家范文澜就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奉为座右铭,反对“临时抓夫式地搜集资料,杂七杂八一大堆,好像一篇狗肉账”的做学问方法。在当下,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之风并未消停,有时候还显得颇为“闹猛”。比如,有些人不是潜心钻研学术,而热衷于在职称晋级、学位评定等“关键时刻”拉关系、走后门,更有甚者,做起了抄袭剽窃、冒名顶替之事。这些行为非但与科学家精神背道而驰,更造成了学术腐败、人设塌方。可见,没有对初心的坚守、对事业的热爱,是坐不住、坐不久“冷板凳”的。

  在甘坐“冷板凳”的背后,蕴藏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本就是科学家精神的首要内涵,也是对科技工作者第一位的要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当年的钱学森、李四光,到今天的王泽山、钱七虎,无不是甘坐“冷板凳”、至诚报国的榜样。历史早已证明,家国情怀是人生理想的力量源泉,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心无旁骛、甘于奉献,“冷板凳”才坐得甘之如饴。

  想坐好“冷板凳”并不容易,要有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还要有执着创新、善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据报道,殷宗军起初要远赴欧洲,借助当地的先进设备给化石“做CT”。在南古所支持下,他着手建立了化石显微CT实验室。这个既有原始创新、也有集成创新的实验室,让殷宗军和他的团队如虎添翼,一步步接近动物演化的真相。“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甘坐“冷板凳”其实也包含了钉钉子精神,要在科研工作中一盯到底、不言放弃。比如,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抱着“一辈子就做一件事”的信念,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寒暑不辍,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80多年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了“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爱国情怀悠悠千年,需要每一个人接力传承;时代画卷波澜壮阔,需要每一个人认真描摹。找准新时代中的个人坐标和前进方向,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持之以恒、接续奋斗,“冷板凳”终会坐热,人生理想将更加充实。(南报网新闻评论员:薛巍)

责任编辑:倪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