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明网 > 我们的节日 > 中秋

中秋月圆之时 同享幸福安康

发表时间:2021-09-22

来源:南京文明网

  9月21日,市民在夫子庙秦淮河边赏月。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璐 姚强 王璠 孙中元 摄

  建设者

  “浪漫惊喜”到工地

  今年的中秋小长假,除了2号线西延线和宁句城际已经进入通车前的测试阶段,南京地铁的其余在建线路也都在抢抓金秋施工生产的“黄金期”,开足马力不停工,加紧推进建设。在阖家团圆之际,他们依旧默默坚守在岗,持续施工。为此,项目部为工人们准备了暖心的节日问候,除了送月饼、吃团圆饭,有的项目部还为年轻员工制造了“浪漫惊喜”。

  9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南京地铁7号线3标段装饰一工区五塘广场站。作为7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车站,这个站点的建设颇受关注,周围居民和商业区较多,为了不扰民,装饰安装等施工只能在白天进行。现场正在进行砌筑装修,工人们在刚下过雨的蓝天下忙碌着,形成了一道“工地风景”。

  沿施工现场向东步行百余米便是安装装饰一工区项目部,正在认真统计建设用料的徐伟抬头,突然看到在徐州老家养胎的妻子王姗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老婆!你咋来了!哎呀!咋不说一声!”“你中秋节回不来,我就来陪陪你!惊喜不?”

  今年26岁的徐伟是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该项目部物资部部长,部门负责黄方村站、五塘广场站、窑上村站、晓庄站及车站相邻区间的装饰装修。作为项目部的建设“大总管”,他对装饰安装涉及的机电、通风、照明、疏散平台、装修等所需材料的数量、型号烂熟于心,因为他需要随时掌握建设进展并安排相关型号材料进场,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建设进度。为了让徐伟这样的年轻员工能够安心工作,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提前把不少员工的家属、孩子接来南京,有的还安排、介绍了工作。中秋前,项目部瞒着徐伟悄悄联系了王姗,安排她来南京和徐伟共度中秋团圆夜。由于项目部条件有限,公司还在附近小区为他们租了两室一厅的夫妻房。王姗告诉记者,他们恋爱最初的3年,每年只能见两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她调班来看徐伟,“他为南京建设做贡献,我就来为我们的小家和谐做点贡献吧!”王姗开心地对记者说,她打算生完孩子之后到南京工作,“毕竟长期异地不太好!项目部这么为我们着想,给我们租房补贴,我也准备来南京工作,当新南京人啦!”

  傍晚,项目部还精心准备了菜品丰盛的“中秋团圆宴”,请全体员工和家属共进晚餐,组织大家在饭后一起赏月。看着皎洁的月光,项目书记陈允福对记者说:“我们项目部工作辛苦,但也要人性化管理,希望用贴心的服务和暖心安排留住年轻的人才,让他们安心工作、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南京的建设作出贡献。” 

  独居老人

  社工陪吃团圆饭

  “黄瓜肉片、梅干菜烧肉圆、山药排骨汤,哎哟,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菜。谢谢你们,中秋团圆的日子还记挂我这个老头子。”昨天中午,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西善花苑祥和园居民王学义,迎来了每天都要见面的雨花润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两位社工,打开保温饭盒后,老人忍不住连声道谢。

  当天,社工李霞和同事还带来了节礼——中秋月饼礼盒、一箱牛奶、一箱手撕面包。李霞贴心地对老人说:“大叔,过节了要尝尝月饼,记得一次只吃一块,牛奶和面包就当早饭,咱俩陪你吃顿团圆饭。”

  65岁的残疾独居老人王学义早年离异,一人独自抚养孩子。儿子大学考到北京后,留在北京成家立业。老人不习惯北京的生活,只身一人留在了南京。

  2013年,王学义突发中风,留下了手腿残疾的后遗症,重度残疾给他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老人没什么亲戚朋友,也几乎不与外界联系,买菜做饭、洗澡出行都存在着困难。

  2016年,王学义从市区拆迁安置到了西善花苑。润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工李霞上门大走访时,了解到王学义的情况,从此开始担起了照顾王学义饮食起居的任务。

  社工们每周上门三次帮他料理日常家务,李霞则主动表态:“王师傅腿脚不便,我们来承担每天给他的送餐任务吧。”

  从那天起,李霞和另两名社工每天充当“骑手”,轮流为老人送饭,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一年三节,从不间断。

  这一送,就是五年。

  “小李、小曹她们几个,跟我就像亲人一样。”王学义说,“我儿子在北京工作忙,很多时候连春节都不回来,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她们都会送准时送餐上门,她们就是我的‘亲闺女’。”

  中秋前夕,为了给王学义这样的老人带来更多的节日祝福和问候,润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西善花苑社区站点的社工们,在微信群发布了“一人捐5元,助力残疾独居老人过节加餐”的消息。信息发出不久,很多同事、社区干部、社会组织成员纷纷捐款助力,送给王学义的“中秋大礼包”,就是这么来的。

  “您点这个笑脸的表情,再点这个爱心,就可以发表情包。”在李霞的指导下,王学义在亲人群里发了一个“笑口常开”的表情包。“我能使用智能手机,都是李霞她们教会的,我现在会用微信发语音和视频,和儿子联系起来很方便。”王学义笑着说,“儿子不在身边,但是却有一群‘小棉袄’闺女,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护理员

  养老院里尽孝心

  昨天是中秋佳节。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全市280多家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绝大多数选择 “就地过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养老服务机构多方准备,积极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8000余名护理员更是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为天下子女尽孝”,尽显博爱南京风采。

  与往常一样,昨天一大早,夫子庙老年公寓护理员俞泽民就来到了贾寿宝老人身边。“老人今年74岁,性格孤僻。我就每天带着他到处转转,讲讲故事,时间久了,老人离不开我,都把我当成他的家人了。看着老人身体慢慢变好,也开始与人交流,我很开心。”俞泽民说。

  原来,刚入院时候,贾寿宝老人患有糖尿病、脑梗、慢性肾炎多种老年慢性病,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经过医护人员悉心照护,目前老人身体状况还不错。

  “住在这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比家里省心,啥也不操心。”当天,捧着俞泽民送来的月饼,贾寿宝满面笑容。

  这样的温馨场景,在我市各养老服务机构上演。

  “今天是中秋节,我要带着更多笑容上班,让老人开心。”刘欣娜对记者说。

  刘欣娜,朗诗常青藤南京睿城社区站护理员。作为一名来自山东的“95后”姑娘,她性格活泼开朗。

  “老人上了年纪,更需要关爱,尤其逢年过节。”这是刘欣娜一直坚持的,也得到了老人的肯定。

  当天,92岁的张爷爷不愿意洗澡,刘欣娜耐心地劝说,老人终于同意了。“张爷爷由于认知症,很多事情记不清,严重时候甚至无法正常吃饭行走,这让老人的情绪和行为受到很大影响。”刘欣娜告诉记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张爷爷开始自己吃饭,虽然速度慢,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老人能答应洗澡,这让老人的家属更是激动不已。

  像刘欣娜一样,该院30名护理员昨天放弃休息,陪老人们过节。

  中秋节期间,南京银杏树老年服务连锁机构创始人、总院长吴友凤忙着到各个养老点看望老人,嘘寒问暖,品茶谈趣。

  在银杏树福建路机构,90多岁的赵奶奶看到吴友凤,上前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前不久老人骨折,在“银杏树”护理员的精心护理下,现在已经能下地行走了。“我的生活已经跟养老院完全融合在一起。这里就是我的家,在这比在哪都温暖。”老人动情地说。

  据民政部门统计,中秋假期,我市各养老服务机构超过8000名护理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开展助老服务,累计服务老人数万人次。(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