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明网 > 好人365 > 新闻关注

江苏南京:“爱心妈妈”“洋雷锋”诠释志愿精神

发表时间:2023-03-07

来源:南京文明网

  连续多年去残疾人之家为孩子们上英文课,讲述国际文化;

  采用“二对一”结对方式,为重点困境儿童确定一名爱心老师和一名爱心妈妈;

  以“理论+文艺”形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理论、讲政策……

  今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在南京,不仅有“爱心妈妈”“洋雷锋”,还有“蒲公英”劳模工匠志愿服务宣讲团。3月4日,记者走进这群雷锋精神的“最美代言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60名困境儿童的“爱心妈妈”

  3月4日一大早,戴金梅拨通了妞妞(化名)家的电话,确认第二天接妞妞来横梁街道“兆兰儿童爱心小屋”学习的时间。妞妞的母亲去世,父亲在外打零工,每个周日,她都会跟着戴金梅来到爱心小屋。这里不仅有老师辅导作业,还有绘画、乒乓球运动等活动。

  今年51岁的戴金梅是六合区横梁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也是街道巾帼志愿者协会的创办人和负责人,同时也是60多个困境儿童共同的“爱心妈妈”。

  说起为什么要组建这个团队,戴金梅陷入沉思。“我此前在民政条口工作,接触过许多因特殊原因陷入困境的家庭,这些家庭面临孩子可能会出现家庭教育缺位等问题。”她说,看着孩子们胆怯而渴望关爱的眼神,自己被深深触动了。2014年3月,她发起组建了横梁街道巾帼志愿者协会,动员一批“爱心妈妈”加入,为每个困境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并采用“二对一”结对方式,为重点困境儿童确定一名爱心老师和一名爱心妈妈,每月至少一次上门走访,做好跟踪成长记录。

  目前在库困境儿童60人,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6岁,“爱心妈妈”队伍也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50多人。

  “洋雷锋”组建外籍志愿者团队

  “这周日我们将去东山街道龙西社区做一些便民服务,上周,我们还和湖熟街道君子残疾人之家的孩子们一起去摘草莓,教他们唱英文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博士、南京外籍志愿者团队FCTA的创始人李卡,总是把每个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也是很多人口中的“洋雷锋”。

  FCTA现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志愿者,从7岁的小朋友到60岁的“老朋友”,他们因为热爱公益以及热爱南京而聚集在一起。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做了150个爱心项目,包括慈善义卖、为残疾儿童开展流动儿童英语课等。

  FCTA是“From Compassion to Action”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用行动代替同情”。李卡2014年来到南京,“来南京的第一年,我就想做一些公益活动”,李卡认为,自己在南京不仅仅是一名国际学生,更希望参与社会活动,并把自己看作这里的一部分。于是,2016年他组建了FCTA,志愿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但他们都秉持着同样的信念,即把爱心转化为行动,用爱奉献社会。

  “我们是外国人,但绝不是外人!南京就是我第二个‘家’。”2020年疫情期间,李卡不小心“火”了一把。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举办了一场网络研讨会,讲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驳斥海外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国抗疫的虚假新闻,并给家乡人民介绍了他眼中高质高效的中国防疫经验。研讨会吸引了全世界上万名网友的关注。在线下,李卡还带着FCTA志愿者们前往疫情防控点支援,协助社区完成体温测量、人员登记、翻译等工作。

  更多时间,FCTA志愿者们会帮助一些身处困境或需要帮助的儿童。“我们一直在为这些孩子组织不同类型的教育、文化和技能发展项目。”李卡说,他们经常会去君子残疾人之家为孩子们上英文课,讲述国际文化等。这些孩子展现了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天赋,他们也有梦想。

  劳模工匠志愿服务宣讲团“声”入群众

  “工匠叔叔的成长故事,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奋斗的可贵。”小学五年级学生欣欣(化名)说。她要以劳模工匠为榜样,认真学习、早日成才,用奉献回报祖国、造福社会。

  3月4日,南京市“蒲公英”劳模工匠志愿服务宣讲团在江宁区秣陵街道家园社区进行宣讲。“中国好人”、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宁工匠鲁立又来给小朋友们讲述工匠与工艺同行的故事,吸引了众多周边小区的孩子参加。

  日前,南京市“蒲公英”劳模工匠志愿服务宣讲团项目还被推选为2022年度江苏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中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宣讲团于2019年5月正式成立,会集了各级劳模工匠28人。“这些年来,宣讲团不仅进社区,还深入企业、车间、班组等产业工人集中的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打通基层宣讲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新思想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宣讲团负责人陈玉凯说。

  宣讲团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宣讲的特色就是贴近职工群众、结合自己岗位成长,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此前,“全国劳模”余伟伟走进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宣讲,和大家分享了他从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工人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改造达人”,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成长为江宁最年轻的“全国劳模”的故事。余伟伟讲述亲身经历,拉近了职工群众和先进典型的距离,更加激发了他们想“当劳模、做工匠”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宣讲团的重点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以产业工人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两个群体为重点,去年以来已陆续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我来讲”“二十大精神进万家”等主题宣讲。陈玉凯表示,未来,他们还将开展更多形式、更多场次、更多受众的宣讲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把劳动“好声音”,像蒲公英一样散播在基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责任编辑:南文